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冬,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。
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时值每年公历的11月7-8日,视太阳到达黄经225°时开始。“立冬”代表着冬季的开始,万物收藏、归避寒冷。
立冬分为三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”
《素问·四季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⋯⋯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中医科叶丽红副主任中医师建议,立冬养生,从“早睡晚起”开始调整。早睡可养人体阳气,晚起能养人体阴气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但晚起并不等于赖床不起,而应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,条件允许下晚起个半小时以内都是可以的。
立冬之后,养生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,快来一起看看吧!
宜驱寒就温
01
立冬后气候寒冷,着衣应注意薄厚适度,因衣着过少过薄即易感受寒邪而耗损阳气;而衣着过多过厚则使人体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也会易于侵入,故穿衣应做到薄厚适度。
另外,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宜多到户外晒太阳,常晒太阳可起到壮阳气、温通经脉的作用。特别是在冬季,由于大自然处于 “阴盛阳衰”状态,人体也不例外。
多食养肾、御寒之物
02
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,寒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,而阳气根源于肾,故寒邪最易中伤肾阳。中药房沈军中药师建议,立冬后宜多食养肾食物,以提高人体御寒能力。肾阴虚者,可多食海参、枸杞子、银耳等食物;肾阳虚者,宜多食韭菜等。
此外,宜食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抵御寒冷,如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狗肉、虾、鹌鹑等,富含蛋白质及脂肪,产热量多,可益肾壮阳、温中暖下、补气生血,御寒效果较好。
怕冷与缺少钙和铁也有一定关系,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也是提高机体御寒能力的方法之一。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、豆制品、贝壳、沙丁鱼、虾等 ;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、蛋黄、猪肝、黄豆、芝麻、黑木耳和红枣等。